新时代中国政治学学术成长 主编荐书: 2020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40年前,以中国政治学会建立为标记,我国政治学恢复重建,开启了新时期的成长征程;2020年是跌荡起伏的一年,当前世界正履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成长情况面对着深刻庞大变化,布满了风险与不确定因素;2020年也是开拓进取的一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方针的汗青交汇期,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成长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度的过渡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取得汗青性伟大成绩的同时,也面对着空前的多重机缘和挑战。2020年,中国和世界提供的波涛壮阔的社会和汗青配景,为我国政治学提供了学术回首、经验总结和将来展望的可贵契机。 40年来,几代政治学人筚路蓝缕、开拓创新、接续奋斗,跨越世纪前行,使得政治学科理论基石由以组成,学科框架根基形成,学科布局慢慢优化,学科范畴连续拓展,学科前沿日益凸显,学科功效长足成长,使得我国政治学跻身中国和世界哲学社会科学之林,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柱石和支撑学科,成为传承文明、资政育人、办事社会的重要学科。 新时代以来,我国政治学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成长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事情座谈会上的发言精力,努力推进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以优化学科结构、落实人才造就、强化步队建设为主攻偏向,形成了基础研究与特色研究相联合、强基固本与突出优势相统一的专业布局,完备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造就体系以及种类齐全、梯队跟尾的讲授和科研步队体系。另一方面不停充分政治学的师资步队和研究气力,出力增强支撑条件和软硬件基础建设,为进一步成长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科研阵地和资源保障。总体来看,在新时代,我国政治学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长和优异结果,出现出学科专业建设日趋完善,人才造就范围和质量连续晋升,科研步队不停增长,研究气力、学科基础和支撑条件全面改善的蓬勃成长势头。在学科体系的支撑下,我国政治学学术研究驻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明结果的富厚滋养,驻足于党带领人民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驻足于与国际政治学界的深度交流与对话,不停取得理论创新与学术研究的重要进展,连续开发出新的摸索范畴和学术增长点,有力办事和支持了党和国度各项事业成长的常识需求。
同时,我国政治学在迈向世界一流的历程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还存在必然的优化空间,这为我国政治学提出了将来成长的使命任务。正是在这样的配景下,我们集海内政治学同仁之遍及协力,组织编写了《新时代的中国政治学学术成长》一书,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党的建设、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与治理、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比力政治学、中国共产党和今世中国政治成长、大众行政学、政策科学、新兴和交织学科、大众办理与大众治理等我国政治学主要分支范畴,就思想理论、实践成长、现实对策、研究方法、学术交流等政治学研究专题,系统梳理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重要结果、根基状况,研判我国政治学进一步成长的优化空间,期望在此基础上,切实遵循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力,揭示新时代新时期我国政治学学术成长的主要趋势和研究内容,以促进我国政治学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进一步成长。
需要说明的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以及相关学科,内容宏阔,需要另行研究,因此,没有列入本项研究的规模。别的,本项研究所论述的新时代的中国政治学学术成长,仅限于我国大陆地域政治学的学术成长,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域政治学的学术成长具有本身的历程和特点,需要另行专门研究和论述,也没有列入本项研究的规模。
根基信息: 作者:王浦劬 主编 ISBN:9787520370943 订价:138元 出书时间:2020年11月 作者简介: 王浦劬,北京大学国度治理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田主任)、北京大进修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当局办理学院传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传授,“万人打算”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武士才。主要研究偏向: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今世中国政治与治理。
主要论著:《政治学基础》《新时代的政治与治政研究》《国度治理现代化:理论与策论》《中央与处所事权划分的国别研究及启示》《当局向社会组织购置大众办事研究 —— 中国与全球经验阐发》 《以治理的民主实现社会民生》 《政道与治道》,在 《中国社会科学》 《政治学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等刊物颁发学术论文百十余篇。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度社会科学基金政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档学校政治学类专业讲授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部召集人。
内容简介: 为纪念中国政治学恢复重建40周年,出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伟大征程,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集海内政治学同仁遍及协力,以总论和分论的布局结构,围绕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党的建设、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与治理、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比力政治学、中国共产党和今世中国政治成长、大众行政学、政策科学、新兴和交织学科、大众办理与大众治理等我国政治学主要分支范畴,就思想理论、实践成长、现实对策、研究方法、学术交流等政治学研究专题,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重要结果、根基状况,阐发了我国政治学进一步成长的优化空间,而且遵循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力,从中华民族伟大再起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认识我国社会主要抵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认识错综庞大的国际情况带来的新抵牾新挑战,系统阐发了新时代我国政治学学术成长的主要趋势和研究内容。目次 第一编 新时代的中国政治学学术成长 总 论 第一章 新时代的政治学学科成长的根基状况 (7) 一 学科专业布局日趋完善 (8) 二 人才造就事情连续优化 (10) 三 学术研究基础不停拓展 (11) 四 新兴交织学科慢慢成长 (15) 第二章 新时代的政治学学术成长的主要成绩 (16) 一 思想理论研究得以深入推进 (17) 二 重大实践研究取得努力成绩 (36) 三 现实对策研究获得显著增强 (46) 四 基础学术研究趋向纵深成长 (52) 五 新兴交织研究受到普遍重视 (62) 六 方法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成长 (68) 七 对外学术交流越发深入展开 (72) 第三章 新时代的政治学学术成长的显著特点 (78) 一 马克思主义指导职位进一步牢固 (78) 二 政治学学术成长的底子偏向明确 (80) 三 政治学学术研究的重要使命清晰 (81) 四 治国理政研究成为重要学术范畴 (82) 五 学术研究方法慢慢趋向科学规范 (85) 六 研究范畴出现分化与融合的统一 (87) 七 研究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生长点 (89) 八 开展学术交流成为重要成长途径 (90) 第四章 新时代的政治学学术研究进一步成长的出力点 (93) 一 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 (93) 二 进一步优化晋升政治学学科建设 (95) 三 努力培育政治学研究的中国粹派 (97) 四 增强政治学科基础性研究和建设 (99) 五 提高对策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01) 六 推进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和规范性 (102) 七 努力推进前沿、新兴和交织研究 (104) 八 强化和扩展政治学对外学术交流 (106) 第五章 新时代的政治学的成长趋势 (107)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将获得进一步深化 (108) 二 政治学学术研究成长要求将鞭策学科布局优化 (110) 三 理论创新使命将促成主体性原创性研究大成长 (111) 四 政治学的长效成长需求将进一步拉动基础研究 (113) 五 治国安邦的现实眷注将驱动对策研究不停强化 (114) 六 研究方法改良需求将不停规范方法研究和运用 (116) 七 不停增长的研究需求将推进政治学的系统研究 (118) 八 世界一流建设方针将有效激励对外交流与互助 (120) 第二编 新时代的中国政治学学术成长 分 论 第六章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究的成长 (125) 一 政治学理论研究的进展 (125) 二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146) 第七章 党的建设研究的成长 (153) 一 党的建设学科成长状况 (153) 二 党的建设学术研究进展 (157) 三 党的建设研究的特点 (199) 四 党的建设研究的成长 (202) 五 党的建设学科的重点研究范畴、偏向 (204) 第八章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成长 (207) 一 十八大以来学术成长的主要成绩 (207) 二 中国政治思想史学术研究的单薄环节 (219) 三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范畴 (224) 第九章 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成长 (230) 一 学科成长状况 (230) 二 学术研究前沿与进展 (234) 三 学术研究的特点与问题 (244) 四 西方政治思想史学术成长的深化拓展 (248) 第十章 中国政治与治理研究的成长 (251) 一 中国政治与治理学术研究成绩 (251) 二 中国政治与治理研究的单薄环节 (270) 三 中国政治与治理研究成长的议题 (273) 第十一章 中国政治制度研究的成长 (277) 一 中国政治制度研究的主要进展与特点 (277) 二 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成长的出力点 (333) 三 中国政治制度研究成长的重点范畴 (337) 第十二章 西方政治制度研究的成长 (346) 一 西方政治制度学术研究的根基进展 (346) 二 当前西方政治制度研究成长的出力点 (374) 三 西方政治制度学术研究成长趋势 (376) 第十三章 比力政治学研究的成长 (380) 一 总体状况 (380) 二 主要结果和概念 (386) 三 比力政治学学术研究成长的出力点 (395) 四 比力政治学学术成长趋势与重点范畴 (396) 五 结论 (399) 第十四章 中国共产党和今世中国政治成长研究 (401) 一 中国政治研究范式的变迁 (401) 二 今世中国党政体制的汗青逻辑和现实路径 (404) 三 新时代党政体制研究的主要议题 (407) 四 将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研究仍须存眷的议题 (411) 第十五章 大众行政学研究的成长 (417) 一 大众行政学科成长的根基状况 (417) 二 大众行政学研究的进展 (422) 三 大众行政学研究进一步成长的出力点 (457) 四 大众行政学研究深化和拓展的范畴 (459) 第十六章 政策科学研究的成长 (463) 一 文献计量阐发 (463) 二 政策科学研究进展 (466) 三 政策科学研究成长的偏向 (472) 第十七章 政治学新兴和交织学科的成长 (476) 一 政治学新兴和交织学科研究的进展 (476) 二 政治学交织学科研究的根基状况 (489) 三 政治学交织学科研究的成长趋势 (492) 第十八章 大众办理与大众治理研究的成长 (494) 一 大众办理与大众治理研究根基状况 (494) 二 大众办理和大众治理主要进展和重要结果 (501) 三 大众办理学术成长的出力点 (510) 四 大众办理学术研究成长的主要范畴 (512) 返回,检察更多。
本文关键词:新时代,中国,政治学,学术,成长,新时代,亚搏体育app官网入口,中国
本文来源:亚搏体育app官网入口-www.jundass.com